最近不少地方的朋友都在介绍、二月里意外地响起的雷声到底就是说啥?老一辈人常说“二月打雷不好”,可某些地方又说这是好兆头 -听得人云里雾里.老实讲啊;关于二月打雷的讲究还真不少 有的说会波同庄稼收成,有的说能预示天气变化 -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些门道。
先说说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农谚。
北方农村有句老话叫“二月打雷麦成堆”。意思是这时候打雷往往伴随着一起雨;冬小麦返青拔节正有必须水分。雨水一来、麦苗蹭呃蹭长、到了夏天就能收获满仓金黄的麦子。
可另一句“二月雷雨天三月不见天”可是让人心里打鼓。说的是二月要是雷雨多- 接下来整个三月都阴雨绵绵、地里湿得没法下脚。春耕都得耽误。 你瞧~同样是打雷;区别地区的老百姓感受完全区别—北方种麦子的盼着雷雨滋润土地,南方种水稻的可是担心雨水太多烂了秧苗。
科学角度怎么看这事呢?
二月打雷老实讲是冷暖空气在掰手腕。春天回暖时南边的暖湿气流拼命往北拱;碰上不肯撤退的冷空气,两股势力在空中较劲,电荷噼里啪啦撞出闪电雷鸣。
这种天气往往带来两种效果:要么下场透雨解了春旱;要么意外地降温冻坏刚开的花骨朵。 就像去年河南许昌那场二月雷暴,尽管面临让老辈人直摇头 但农技站的技术员拿着温度计下地一看发现土壤墒情刚好适合追肥;反倒成了丰收的助攻手。
要说最让人纠结的 -还是那些相互“打架”的老话!与其他研究有何不同?
四川山区流传着“二月雷声发;十窝竹子九窝垮”。说的是雷雨不难引发山体滑坡;可江浙一带的渔民可是说“春雷响。万鱼旺”,认为这时候的雷雨会让江河里的鱼群活跃起来.就连养蜂人都有一套说法—他们觉得春雷过后 -山花会提前开放 能多收两茬蜂蜜呢!
如今气候变化让这些老经验面临新考验。
像去年云南二月就炸响惊雷;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到头来整个春天忽冷忽热,茶叶早发芽了又被霜打。农科院的专家们眼下忙着做两件事:一是用卫星监测雷雨云团移动路径 二是把各地老农的经验整理成数据库,想找出传统智慧还有现代气象的契合点。
说到底、二月打雷这事儿就像老天爷发的朋友圈~关键看咱们怎么解读。
面对这种情况; 种地的要多关注短期天气预报、该盖地膜时别犹豫;城里朋友可是能趁着雷雨过后去郊外走走,没准能拍到“雷打菜花黄”的好照片!
下次再听见春雷滚滚,建议你掏出手机查查雷达云图;咱既要传承老辈人的智慧,也要学会用科技手段趋利避害不是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