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常听人说“其实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”,可到底何事才是真正的“德”?
街角卖早餐的大姐每天给环卫工留热粥 -算不算有德?公司老板按时发工资还给员工交社保 -算不算积德?其实德这个概念,既像空气般无处不在,又如流水般千姿百态。
有人觉得德就是做好事 这话没错但太笼统.你看《仍然书》里说“皇天无亲;唯德是辅” 把德看作连接天人的纽带。就像隔壁张叔开了二十年修车铺,压根儿不偷换零件还免费给孤寡老人修三轮车,街坊都说这是“厚德载物”的活例子。真正的德,既要有善良的初心;更要有实实在在的付出- 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成,德行到了自然会结出善果.
说到有德之人的特质,最明摆着的就是“让别人有所得”。公司里那个总带着新人熟悉业务的王主管;每次项目分红都主动少拿两成,同事们都说同着他能学到本事还能得实惠。
这种“德到了,得到了”的智慧~老实说早在《道德经》里就有印证—上德之人做了好事不张扬、就像天地滋养万物可是压根儿不居功。
反观某些企业老板,表面给灾区捐款可是在产品里偷工减料,这种伪善终究会被识破。
德行的养成更像种树。一定得日复一日的浇灌。老家祠堂墙上刻着“德业兼修”四个大字 -小时候不懂,眼下才明白其中的深意。
就像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,公交车上让个座-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~积攒起来就是做人的根基。有朋友坚持十年资助贫困学生- 他说这不是施舍而是“种福田”,这种把帮助他人当成本分的心态- 恰恰印证了古人说的“德行天下”。
特别有意思的是德还分“物质供养”和“精神滋养”两个层面。
老李头在菜市场摆摊~常把卖剩的蔬菜送给低保户,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帮扶;而心理咨询师周姐每天倾听来访者的烦恼,给予温暖的鼓励,这种精神支持同样功德无量。就像春天既要下雨滋润土地;也要阳光温暖万物 -真正的有德之人往往两者兼备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有人觉得讲德是老古董。
可你看社区里那些义务巡逻的老党员,疫情期间主动值守的志愿者、他们用行动证明德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。
就像古籍里说的“德者,本也”;做人根基扎得稳~事业家庭才能枝繁叶茂。当大家在手机里刷到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时更该想想:给陌生人一个善意微笑;帮同事分担点工作,这些点滴积累,终将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温暖。
说到底 -德就像空气里的氧气、平时看不见摸不着;但缺了它谁都活不好。
从给外卖小哥递瓶水~到企业家依法纳税创造就业~每一个善意举动都在构筑社会的道德地基。那些真正有德之人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;但他们让身边人多得一份温暖;让世界多存一份美好,这不正是老祖宗说的“厚德载福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