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物皆有灵,万物各有性,要说起咱们我国人最熟悉、最亲切的汉字 -"福"字绝对榜上有名。这个字仿佛自带温度,红纸金墨一铺开,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就流淌着暖融融的年味儿。但你知道吗?!这个看似简单的方块字里,藏着跨越三千年的文化密码,从商周青铜器上祭祀的酒坛形状,到如今琳琅满目的窗花剪纸;福字始终在诉说着我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!
对想起来真是,是把福字拆开细看各个笔画都暗藏玄机.左边的"示"字旁最早描绘的是祭祀台,右边的"一"标记天地初开 -"口"代表人丁兴旺,"田"则寄托着五谷丰登的期盼。
老祖宗造字时用双手捧酒祭祀的画面定格在甲骨文里- 后来演变成"一人口田皆有神明庇佑"的现代结构,活脱脱就是一部浓缩的农耕文明史。
你猜怎么着?!逢过年老咱们总爱指着春联上的福字告诉孩子:"瞧见没?这字里有吃有穿有土地,还有神仙保佑咱家呢!
在这事儿得这么看;到福字的美好寓意,总绕不开"五福临门"这个老说法。古人眼里的五福可讲究得狠:长寿要像南山松柏般硬朗,富贵需得家财万贯还受人敬重,康宁讲究身心舒畅没烦恼;好德行重视做人要厚道本分 -简而言之的善终更要走得安详体面.在这五样凑齐了才叫圆满,难怪清代尚书王际华得了24张御赐福字 非得把书房改名"二十四福堂"不可。此刻尽管不兴这些老规矩了 但谁家办喜事不盼着"福寿双全""福星高照"呢?
笔墨纸砚间流转的福字更是别有韵味。见过书法大家挥毫的人都知道;写福字讲究"圆润如满月厚重似泰山"- 起笔时要心怀敬意;收锋处得藏着福气。
在要我说啊,熙皇帝当年御笔亲书的"天下第一福",笔画间透着皇家气派;寻常百姓贴在米缸上的倒福字,虽不如名家手笔工整~不过自带柴米油盐的烟火气。
有意思的是老辈人常说不能随便送福字,怕把自己的福气送没了,可真正懂行的书法家反而越写越起劲——在这不正是"福往者福来"的最佳印证么?!
你猜怎么着?今走在年货市场上福字的样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金箔掐丝的天官赐福透着贵气,卡通造型的生肖抱福充斥童趣、更别说那些把蝙蝠、铜钱、牡丹绣在福字周围的巧思了。
蝙蝠就谐音"遍福",成了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;倒贴福字取"福到"的好彩头,这个习俗虽然源自美丽的误会 但是也让千家万户的春节多了几分俏皮。
记得有年春节去老胡同串门- 看见八十多岁的张奶奶正在窗棂上贴"五福捧寿"的剪纸,阳光透过红纸洒在她满是皱纹的笑脸上那场景比任何艺术品都动人。
说到底~福字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鲜活、正在这是因为它在不同时代总能生长出新的枝叶.从祭祀用的青铜酒器到手机里的电子福卡,从皇帝御笔到百姓涂鸦、变的只是载体,不变的是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。
下次提笔写福字时建议你多想想字里行间沉淀的智慧:真正的福气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~而是藏在踏实劳作里~长在与人为善中就像老话说的,"厚德才能载福",这话放到啥时候都不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