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讲,说到“丑”这个字~很多人第一反应说不定是“难看”仿佛“丢脸” -比方说“丑八怪”“家丑不可外扬”.但你知道吗?!这个字在古代的含义可比这时候麻烦得多~它既可是时间的刻度。也能代表某种性格,甚至还与戏曲里的搞笑角色有关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- 这个看似不难搞的字背后;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。在这种情况下,
先说说最接地气的用法—地支里的“丑”。
古代人用“子丑寅卯”来记录时间、丑排在第二位;对应的生肖是牛,每天凌晨一点到三点也被称呼为“丑时”!
这可不是随便定的 -古人觉得这时候阳气开始萌发 就像牛耕地一样充满力量.某些地方这时候还保留着“丑地”的说法,专指东北偏北的方位;连《淮南子》里都记载过这种方位划分。
更神奇的是在五行学说里,丑属土。不仅如此是湿土,就像腊月里冻得硬邦邦的泥巴。既能生金又能克水 -怪不得老黄历上说丑月适合动土开工呢!与其他研究有何不同?
要说最让人意外的- 还得数戏曲里的“丑角”。元代乔吉在《金钱记》说的。丑角“以科诨见长”;既要逗乐观众;又要暗藏机锋;这种“正话反说”的本事。这时候看短***里的搞笑博主都得叫声祖师爷。
更绝的是某些丑角还分文武,武丑要会翻同头打把式~文丑得精通各地方言 这可比这时候的小品演员要求高多了。
古人看待“丑”的眼光也很有意思。儒家觉得丑就是恶 -《诗经》里哪个驼背瘸腿的哀骀它;即使长得吓人可是让男女老少都围着他转。这种“形丑德美”的观念- 后来演变成“丑到极致就是美”的艺术追求 -你看敦煌壁画里的金刚力士,谁不是青面獠牙可是威风凛凛?!就连白居易写“是岁江南旱、衢州人食人”。硬是把人间惨剧化成了警世名言.
说到文字演变更其实有意思、“丑”原本同“醜”是两个字。甲骨文里的“丑”像只,专门指代罪犯;而“醜”字带着鬼字旁;本意是面目可憎!于是汉字简化来了个二合一~这时候连《诗经》里“执讯获醜”都写成“丑”了!
这种合并闹过不少笑话,比方说“醜角”变“丑角”-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骂演员长得难看呢!但需特别指出的是也亏得这么一合并,让大家在古籍里常能看到惊喜—原来“丑宝”指的是牛黄~“丑地”说的是风水方位、连骂人的“丑贼生”在古代都特指叛逆分子。
如今再看这个字、早就不只是“美”的反义词了。从商周甲骨到现代艺术;“丑”就像面多棱镜- 折射着我国人千百年来对世界的理解。
它可是农人仰望星空的计时工具 可是戏台上让人捧腹的智慧担当。更可是突破审美框架的文化密码。下次再听到有人说“长得丑”。试试看想想《庄子》里的支离疏,要么敦煌壁画里的飞天—谁说“丑”不能当上另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?